新闻中心

22229米!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最长隧道贯通

 时间:2025-05-07  【字体: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轰鸣,历经1500余天,中铁十二局三公司承建的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最长隧道——彭水隧道双洞顺利贯通,标志着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迈入通车运营最后冲刺阶段。

中铁十二局独立承担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彭水隧道施工任务,全长22229米。其中,左线全长11135米,右线全长11094米,为双线特长低瓦斯隧道,是渝湘复线高速全线唯一一座万米隧道。隧道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茂林自然保护区,地势沟谷纵横、峭壁险峻陡峭、暗河密布,洞身穿越可溶岩段长达9100米,最大埋深850米,存在大规模涌水和突泥风险。

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地质环境下,“涌水”是隧道施工避不开的难题。在隧道穿越可溶岩区段过程中,建设者遭遇了高度为92米的溶腔,最大峰值涌水量高达每小时40000立方米。面对严峻的突泥涌水风险,项目建设团队应用BIM+GIS技术搭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智能建造和先进的施工设备,对128处岩溶洼地、9条暗河实施“毫米级”变形监测,成功预警涌水风险17次,穿越了岩溶洞穴20余处、煤系断层5处,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目标。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泄水洞先行 + 动态注浆”工法,平行主洞开挖出长达3500米的专用排水廊道,为隧道打造了一条强大的“排水动脉”,通过泄水支洞将左右两线及正洞的排水系统紧密相连,并设置三级沉淀池与智能抽排系统,构建排水网络体系,最大日排水能力可达130万立方米,成功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水屏障。

为保障隧道双线长距离煤系地层和瓦斯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安全,项目建设团队全面推进安全网格化管理,严抓班前安全教育,各工点网格员每日检查现场施工人员、设备作业规范,实时网络上传安全风险情况,并督促及时整改,将安全隐患及时扼杀在“萌芽”。

同时,他们还采用瓦斯自动监测系统“智能监测”与“人工排险”相结合的方式对瓦斯进行全天候监控,对进洞机械进行防爆改装,加装了瓦斯传感报警防爆设备,布设了485个瓦斯传感器,形成高密度监测网格,同步设立党员安全质量监督岗,安排专人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每2小时检测1次洞内瓦斯浓度,再根据浓度实时调整通风,确保浓度低于警戒值,还配备了门禁系统、静电消除、人员定位、防爆装置等设备,为隧道顺利贯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攻克隧道地质难题过程中,项目建设团队贯彻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机械化、智能化,配备48米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防水板自动铺挂台车、智能二衬台车、湿喷机械手、3D断面激光扫描仪等先进工装设备,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减人增效。

光面爆破技术让隧道掘进事半功倍。项目建设团队根据掌子面围岩情况,不断对爆破参数、钻眼工序等进行对比调整和工艺改进,总结形成“一多、一少、一堵、一直”的爆破“密钥”,同时加强过程管控,技术人员全程盯控光爆施工过程,做到及时纠正、避免返工。改进后的光面爆破技术能有效控制爆破轮廓,减少超欠挖现象,提高洞身开挖质量和效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标准。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从重庆中心城区前往酉阳、秀山等地区,较既有渝湘高速将缩短车程约60分钟,将进一步促进渝东南地区各区县之间协调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