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解决急难愁盼重在求“真”

作者:王慧春  时间:2021-11-30  【字体: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党史学习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既有普遍性也有典型性,既有复杂性与具长期性,有的各自独立,还有的相互关联,但无论哪种类型哪种问题,求取工作实效,则必须在“真”字上下大气力、做实文章。

要真心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绝大多数均与他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艰苦、流动是施工企业难以避免的行业特点,也是引发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易发点和源头。我们的职工常年分布在祖国各地,甚至远赴海外,可谓“流动的营盘铁打的兵”。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需对此心中有数,要放下身段,深入到群众中去,拿出真心想问题,捧出真心解实情,尤其要注重多种形式了解和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列出清单,通过法定程序研究决策,拿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要坚持急事特办、好事办实,当下能解决的应即刻解决,若需时间或多方协调的,则要主动上手沟通、多方协调推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办实事,就要拿出“说干就干的执行力,把事干实干到位”的决心和魄力,真正服务好身边职工群众,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小事。

要真情办实事。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清泉”,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等,都诠释着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红色基因一脉传承、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躬身实践。比如,大部分铁建职工长年奔波在外,难以顾及家中留守子女、老人,这是真大家面临的最现实的切身问题。但在我们身边,有的单位工会组织设立生活求助专线,有的单位派人帮忙照应房屋、帮忙照顾生病的孩子,还有的把服务延伸到老人住院、看病陪护。有的单位针对员工组成的多样性、文化层次的高低不同,为员工量身定做好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解决流动性带来个人发展的“断层”问题。有的单位在进行各种技术交流活动、业务培训、各类大型会议时,特意融合青年联谊、才艺展示环节,让年轻人之间增进了解,以解决青年员工婚恋“老大难”问题;还有的通过二次进修培训提升员工外语水平,以解决海外项目与当地语言不通的“头痛”问题等等,真正做到“民有所呼,企有所应;民有所盼,企有所为。”只有我们真正拿出真情办实事,急基层所急,解一线所需,在关键时刻把实事做到职工的心坎上,员工与企业的同心圆才能更加炫彩。

要真正抓落地。“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工作靠抓,抓而不紧等于白抓,事业靠干,干而不实等于白干。把事办实、决不能“虚置悬空”,在管理体制上要环环相扣、最终闭环。针对一件件挠头的难题、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坚持清单管理,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展示担当,主动扛起任务,定时清账,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让为民服务成为每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同时各级组织要加强过程监管,及时掌握工作推进动态,直至工作“销号”,最终通过总结、讲评、考核、通报等管理手段,确保各项工作落地,全力把群众关切的每一件急难愁盼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