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彩虹”飞架 始于“骡帮”

作者:田甜  时间:2021-12-27  【字体:

深冬时节,巍巍大巴山,天高气冷,树叶泛黄。沟壑间,一行“骡帮”驮着水泥、沙子等工程物资,正踏着山间碎石小道艰难行进着。

有人会问:“都机械化时代了,怎么还用这么落后的运输工具?”当你走进巫镇高速公路工地时,就会顿觉“骡帮”的必要了。

左线长210米、右线长248米的石梁子大桥,犹如一道彩虹,横亘在两山之间。论规模和技术含量,石梁子大桥是排不上名号的“小字辈”,但它“长”在了半山腰。往上看,是荆棘满布的高山;往下望,是乱石遍地的沟壑。

怎么办?修便道工程巨大,且得不偿失;等前段路修通了借道运输,时间来不及。

经过反复比较,他们决定租用骡子。项目部先期组织人力,沿途整修了一条小路。但是,因地形、地材限制,3.2公里的临时通道,有一半是1米左右宽的碎石路,最窄处只有40厘米。就这样,一个由10匹骡子组成的“骡帮”开始了特殊的运输之旅。

从此,每天就有一行“骡帮”驮着水泥、沙子、碎石、油料、机具等物件爬山垭、跨河滩、踏泥泞,为工地运送物资。

有一次,运输途中突降大雨,“骡帮”正走到陡坡处。突然,一匹骡子滑倒,掉进深沟,大家急忙下去抢救。由于伤势过重,这匹骡子殁了。

项目副经理卫涛和工友们看着躺在地上的骡子,再仰望前面的大桥工地,不禁眼神凄楚,内心伤感。

路因长而艰,坡因陡而险。骡子一会儿走在易滑的碎石路上,一会儿陷在泥巴里,状况频出。每走一段路都充满艰辛。更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长时间负重,竟然累死了3匹骡子,“骡帮”减员至6匹。

卫涛说:“每死一匹骡子,我们的内心都要伤感好一阵子。当我们目送骡子的主人把它埋葬的时候,像失去了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

由于大桥的桩基在半山腰,故骡子负重前行的路基本是上坡,遇到较陡的地方,骡子行走十分艰难,这时,赶“骡帮”的人就前面拉、后面推,助力骡子走过艰难路段。

“骡帮”饿了,会趁着休息片刻,吃两口路边的青草,渴了,会喝几口路边河道里的河水就这样,每天10个小时,在山路上负重爬坡,与风险同行。仅仅是最初的两个月时间,“骡帮”就为大桥工地运送工程物资、机具1000多吨,助力10根桩基完成施工。

看着一天天“长高”的大桥,卫涛眼里不时闪耀出“彩虹”飞架的情景。回味一幅幅艰苦画面,人们感恩“骡帮”,它们是人类应当爱护的生灵,也是巫镇高速公路的“建设者”。